昵称:米老鼠 单位:四川省公路院 来源: 时间:2022-07-26

郭总好!

关于路线设计规范,对于单坡最大坡长,06版、17版条文及说明中已有详细的解释及相应的参考文献,但对路线纵坡最小坡长仅列出了不同设计速度下的相应最小坡长,且规范用语采用的是“应”,意味严格参照执行。能否请郭总释疑一下不同设计速度下最小坡长的取值依据,非常感谢!

你好!我们已经对您的问题进行了回复、讨论。

为了更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标准规范讨论,我们将回复内容发表在“纬地软件”微信公众号的“规范问答”栏目中了,请您移步浏览、查看。

欢迎讨论、交流!

昵称:Owen 单位:中交二公院 来源: 时间:2023-02-22

郭总你好,阅读了贵公司在纬地公众号中关于平交口间距的文章之后,对匝道端部平面交叉间距控制还是存在一些疑惑。

《路线规范》10.1.7条,规定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平面交叉最小间距,应不小于表中规定值。
image.png
《立交细则》11.5.2条,规定两相邻平面交叉的最小间距,包括设置加减速车道和交织车道,该规定值一般大于安全停车视距,且不应小于下表值。
image.png

《立交细则》中的最小间距,明显小于《标准》中的规定值,请问应该如何理解?
请问匝道端部交叉平交口间距是否必须满足《路线规范》中对于平交口间距的要求?

你好!我们已经对您的问题进行了回复、讨论。

为了更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标准规范讨论,我们将回复内容发表在“纬地软件”微信公众号的“规范问答”栏目中了,请您移步浏览、查看。

欢迎讨论、交流!

昵称:张工 单位:天津城建设计院 来源: 时间:2023-04-12

郭总您好:

     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双车道匝道单车道出口,当分流鼻端位于路基段时,按照规范要求在匝道范围实现车道数量的变化,这是规范推荐的做法。但是当分流鼻端位于桥梁段时,考虑结构处理简单,出口直接做成双车道,通过划线变为单车道出口,那么计算变速车道长度时是否需要按照鼻端位于路基上的情况寻找出“真”鼻端位置?或者直接按照结构鼻端作为计算变速车道长度的依据?无标题.png

你好!
1、对你提到的双车道匝道单车道流出设计问题,我个人认为即便是路基路段,也可以按照上面图2的方式处理,即通过划线方式实现单车道流出。在美国等地区的高速公路上,这样的做法比较多。而且,这样还为后续运营过程中,根据交通量等需求,调整流出方式提供了空间。
2、至于来信咨询、讨论的鼻端和变速车道长度起算位置等问题,我认为应该按照结构设计的双车道流出来考虑。这样将来,无论是通过划线单车道流出,还是后续运营管理中改为双车道流出,都会是满足变速车道等相关规范要求的。其中,如果变速车道能满足双车道流出的要求,就应该更能够满足单车道流出的要求了。
昵称: 单位:滨州市公路勘察设计院 来源: 时间:2023-04-21

郭总:

       您好。《 城镇化地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8.1.2条款“一至三级公路T 型、十字型及环形平面交叉最小间距应符合表8.1.2-1的规定,.........。受规划、用地限制等因素影响,平面交叉间距不满足最小间距要求时,相邻平面交叉应进行统筹设计,并满足表8.1.2-1 和表8.1.2-2 规定的平面交叉最大密度的要求。”,据标准宣贯时曾讲“在满足最大密度的要求下,间距应控制在减少15%以内”,即如要求间距1000米的可控制不小于850米。想咨询一下,“相邻平面交叉”是指不满足规定间距的平交口各两侧一个平交口吗?比如该平交口间距为980米,是否两侧相邻平交口间距应不小于1020米,从而满足密度要求?还是该平交口所在某一路段满足最大密度要求,但允许连续存在一个以上不满足间距要求的平交口,如果这样则应该如何确定该路段范围。

       谢谢!

你好!关于平面交叉间距问题,我们已经就此做过一些回复和讨论了,
请关注“纬地软件”微信公众号,在“规范问答”栏目中,通过关键字(例如:平面交叉等)查询浏览之前相关文章内容。
昵称: 单位: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来源: 时间:2023-02-24

郭总,您好!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设置互通立交的最大主线纵坡做出了规定。如设计速度120km/h的纵坡值为2%,当在坡度变化位置,设置有竖曲线,前坡和后坡一个>2%,一个<2%,竖曲线上的某些路段瞬时纵坡已小于2%,但仍在变坡点>2%的一侧。

    请问在该种情况下,规范对于最大纵坡的是怎么规定的。

    谢谢!

您好!请浏览之前我们回复的关于互通区主线几何指标要求讨论的文章一下吧。
对于你提到的情况,我个人觉得只要检验互通区范围内,特别是主线车道上涉及到分合流部位的视距,满足识别视距要求,就可以了。
昵称: 单位:甘肃路桥建设集团 来源: 时间:2022-11-20

郭总,您好!

我是甘肃某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之前已经阅读了您对《公路最大坡长指标能突破吗》等一系列文章,这些文章主要是针对高等级公路,关于低等级公路纵坡应用,我有一个问题,想向您请教!

《规范》第8.4.1条已经给出,当沿连续上坡方向载重汽车的运行速度降低到容许最低速度以下时,或单一纵坡坡长超过表8.3.2的规定,或上坡路段的通行能力小于设计小时交通量时,就“宜”考虑在上坡方向行车道的右侧设置爬坡车道了。

image.png

    

问题1:我注意到,爬坡车道适用条件是“四车道高速公路、四车道一级公路以及二级公路连续上坡路段”,而且规范并没有给出设计速度30及以下的容许最低速度。那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三、四级公路纵坡设计时,单一纵坡坡长可以不受表8.3.2的规定,只需要满足最大纵坡及平均纵坡(8.3.4的条文规定)就行,无需考虑通行能力问题。

image.png

问题2:当二级以上公路单一坡长较长导致货车速度降低至容许最低速度以下时,可以采用爬坡车道来解决通行能力问题。那三四级公路采用的单一坡长较长(超过表8.3.2的规定)时,根据规范条文说明中铰接列车上坡减速曲线图,在7.5%-9%的纵坡上最终稳定速度均能保持在17km/h左右,在设计速度40km/h的三级公路下,与设计速度的差值基本在23km/h左右,相差并不大,所以是不是即便坡长超过表8.3.2的规定,三四级公路通行能力也基本不受影响。因此,也无需对三四级公路设置爬坡车道了。

image.png

盼您解惑,万分感谢!


您好! 关于三四级公路设置爬坡车道的问题和讨论,我们已经回复了。
为了便于更多专业技术人员互相交流,我们将回复内容发布到了“纬地软件”微信公众号的“规范问答”栏目中,请注意浏览、查阅。
欢迎继续留言、讨论、交流。
昵称:cuzz 单位:四川省交通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 来源: 时间:2022-12-14

老师,您好,请问市政道路中分带宽度渐变率需要执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9.4.3条内容吗? 若按不大于1/100执行,很多市政道由于各种因素限制,很难满足。

image.png

据了解,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主要依据《市政道路路线设计规范》等进行设计,不需要同时满足公路规范吧?!
昵称: 单位:公规院 来源: 时间:2021-10-08

你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关于计算超高时取的超高渐变段长度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取吗?是否可以根据路线设计细则中规定的横向力系数自行计算?就是特殊情况下在横向力系数不超过0.4情况下自行计算超高渐变段长度,是否有变通的情况?

(就是有一条四级公路,地形条件严格受限,超高渐变段长度按照路线设计规范正常取的话取不够,因为基本就是小半径配8%超高!所以渐变段长度不够长,所以请教一下是否有变通情况,再横向力系数不超过0.4情况下,把横向力系数取大一点?)

您好!

关于圆曲线超高与过渡方式、渐变率等问题,请您关注“纬地软件微信公众号”的“规范每周一问答”栏目,可使用关键字检索的方式,浏览之前专门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和回复内容。

昵称:迷途之森 单位:大连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来源: 时间:2021-11-05

请问,路线规范中(参见下图)指的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指的是image.pngimage.png

还是

image.png

规定的一般值?

还有在立交设计细则中

image.png

第二点怎么与路线规范理解呢,是否冲突?

你好!

1、《规范》表7.3.2中的“圆曲线最小半径”中的“一般值”是对各级公路项目中圆曲线最小半径的要求,其中“一般值”是指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

2、《规范》表11.1.9是对互通式立体交叉范围内主线线形指标的要求。为了满足互通式立体交叉区域特殊的行车需求和视距条件(互通区要求满足识别视距条件),对互通区范围内主线提出的更高的指标要求。如果有条件,请关注“纬地软件”微信公众号上的“规范问答”栏目,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专门就互通区主线指标要求进行过讨论和回复。

3、请注意理解和掌握公路标准规范中的“程度用语用词”,这里《细则》中的“可”是明确的推荐性内容,并非强制性条文要求。所以,不存在《规范》和《细则》冲突的问题。由于主要研究编制人员不同,两本规范的推荐性意见不同而已。

昵称:LIN 单位:广东院 来源: 时间:2022-04-11

你好,我想请问一下缓和曲线长度的问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双四和双八两种路基宽度,计算缓和曲线长度,B值相差一倍,计算出来的缓和曲线长度也相差一倍,如果不增设路拱线,以单条车道来看,双八的渐变率比双四小了一倍,极有可能出现排水不畅的问题,请问实际项目中 B值应该怎么考虑呢?

你好!关于超高过渡方式、B值计算等内容,我们之前已经在相关问题回复中进行过讨论、说明,请您关注“纬地软件”微信公众号,浏览“规范每周一问答”栏目。您可通关过关键字检索的方式,查找到相关的文章内容。谢谢留言!
中国工程勘察设计三维数字化、协同化CAD解决方案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