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换纬地挡土墙什么版本,都显示检测软件锁失败!系统将在一到两分钟内自动退出!
当前斜箱节短边小于梯形上下边之差,不满足配筋要求!做斜交的箱涵遇到的这种问题,该怎么调整?调整角度和正做都不太合适。
尊敬的专家您好:
我在使用纬地运行速度3.0版本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想咨询一下。
1、根据指南或者是安全性评价规范,根据曲线半径和纵坡坡度大小将路段分为平直路段、纵坡路段等,我现在所作的项目全线纵坡没有大于3%的,为啥分段里面还有纵坡和弯坡段,是不是分段没有完全按照规范来?
2、其中一段属于连续上坡,总长约16km,但最大纵坡不到3%,为啥在进行大货车运行速度计算时最低速度部分路段几乎接近30km/h,这样一来我们就需要论证设置爬坡车道了,但是不到3%的纵坡按规范不需要设置爬坡车道,运行速度也不会这么低的,这和规范还是不统一的?
3、针对隧道和互通段,按照最新规范要求,是将隧道分为洞口之前、洞身和出洞口,那么如果隧道段又是曲线段、弯坡段又该如何计算呢?规范没有明确,不知道贵单位在编制软件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
如果方便的话能够把数据文件发给你们帮我看看吧。。。。
邹工,你好! 已与您电话沟通,并向您解释说明。
1、前两个问题,本质上是由于同一个原因引起的:HintSF v3.0版本,内置的是原安全评价指南中的运行速度预测分析模型。该模型与现行《安评规范》的模型是有差异的,特别是大货车而言。《指南》中对于大型车辆而言,纵坡大2%即为纵坡段,而《安评规范》中,是把大、小车型统一按照3%界定是否纵坡路段的。因此,当纵坡处于2%至3%区间时,两套运行速度预测分析模型,对大货车的运行速度预测会有一定的差异。建议您及时升级HintSF软件到最新的 v3.9版本。这样您可以根据项目特点,选用两套运行速度预测分析模型的。
2、还有一点,请您特别注意:连续上坡路段是否需要设置爬坡车道,与其运行速度变化、通行能力变化直接相关,而不应理解为:只要平均纵坡或者单一纵坡小于3%,就是不需要设置爬坡车道的。请注意查阅《路线设计规范》第8.4.1条关于爬坡车道设置的相关条文内容。而路段运行速度和通行能力,则主要根据公路项目功能和车型组成,通过预测分析得到。对于货车混入率较高的高速公路,尽管平均纵坡可能小于3%,但是其预测运行速度是有可能低于40km/h以下的。追本溯源,设置爬坡车道的原因是因为货车速度过慢了,严重影响路段通行效率了。
3、纬地HintSF v3.9版本已经完全按照《安评规范》的方式,提供了针对隧道路段、互通式立交路段的运行速度测算分析功能的。具体已经电话与你沟通说明了了。
郭总,您好,请教一个问题。路线规范7.5.4条中,超高渐变率按照旋转轴位置分中线、和边线的。这个中线、边线是不是应该是相对于半幅路基而言?比如说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或者中间带中线)的应该算边线;绕半幅行车道中线的才算绕中线旋转。
你好! 我的理解与你基本上是相同的。对于有中央分隔带的公路项目,《规范》7.5.4条中的“中线”是指超高“绕行车道中心线”(半幅路面的)的旋转方式;而“边线”则是指“绕中央分隔带边缘线”旋转方式的。
你好!在使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时,规范引用了很多专题研究的结论,诸如《公路纵坡度与坡长限制》、《高速公路纵坡设计关键指标与设计方法研究》、《纵坡与汽车运行速度和油耗之间关系的研究》等。请问,这些专题研究报告怎样可以获得,以便学习之用?
你好!你提到的相关专题研究成果和结论,一般在交通运输部西部项目网站的公开栏目中有专门公开的。
另外,你应该可以在相关的论文、技术成果库中可以检索得到的。
你好,读了很多遍,还是没明白“假案波形护栏”,给你介绍下纬地护栏设置原则:
总体上,纬地交通工程软件中护栏设置方式,严格按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中相关要求设置。其中,路程护栏的设置,按照细则图6.2.2边坡坡度、路堤高度与设置护栏关系所给方式,对路段进行分段并自动设置护栏;中央分隔带护栏的设置,按照表6.2.3护栏防护等级选取及附录C中相关要求设置(有考虑小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