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称:小哥 单位:吉林大学 来源: 时间:2023-04-29

在进行道路纵断面出图时有高差的急剧下降,原因是高度缺失,应对方法是手动加密高程点,请问如何手动加密呢?或者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呢99519f606d736c7941d00102b92db40.png

你好,从截图来看,应该是有部分高程点或等高线高程为0或明显较小导致,建议基于桩号位置,查询明显出错位置的等高线或地形点标高是否有误,如果有误,修改一下标高值就可以啦。
昵称:wew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来源: 时间:2023-04-29

老师您好,请问能发下路面水面厚度的绘图模板以及相关教程吗,感谢!!

你好,已为您预留邮箱不发烧模板及相关操作说明,请注意查收。
昵称: 单位:山东东泰设计咨询公司 来源: 时间:2023-04-30

什么时候出win11版本的软件

你好,9.0已经全系列支持win11操作系统了,联系客服办理升级就可以啦。
昵称: 单位:福建鑫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来源: 时间:2023-04-28

导出的路基设计表不能显示平曲线、竖曲线的数据


你好,这边测试,没有发现您提到的问题,请将项目数据发过来(请注意,发送数据的时候,附上简要的问题描述,单位全称、软件锁号及您的有效联系方式),技术人员检查后再与您沟通解决吧。
昵称: 单位:甘肃恒路 来源: 时间:2023-03-09

你好,郭总。一直再关注你在纬地官网上解答大家的疑问,我最近碰到一个互通立交项目,向你请教一下。

拟建的立交和现有的立交只是靠近,但并没有交叉,这样形式的立交好像很少,我在卫星图上没有找到类似的。所以我自己画了一个简易的布置图,请问这种形式的立交有没有什么问题?

立交形式简图6.png


你好!
郭总对您的问题,专门编写了一篇文章进行回复、讨论。请关注纬地软件微信公众号,查阅今天发布的文章——《如何研判一座互通立交方案的可行性?》。
昵称: 单位:中铁武汉设计院 来源: 时间:2023-04-24

请问在截水沟库订制的时候,内侧培土线的含义是什么呢?文档里面并没有进行解释,只是说可以不设置。

你好,纬地各类水沟部件库中,统一按照护坡道(内侧培土线)、设计线、附加图形及沟外坡组成,因为截水沟是直接基于地面线插入的,不需要设置内侧的护坡道及培土线,您在定制的时候,直接跳过就可以了。
昵称:豆豆 单位: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来源: 时间:2023-04-24

你好郭总,我现在接触农村路项目比较多,发现标准库中没有办法修改小交通量公路的渐变率,现在有小交通量的标准库吗?希望留言不要沉下去

你好,最新的9.0版本,已经开放了超高、加宽渐变率的设置权限,用户可以自定义超高、加宽渐变率了,升级新版使用就可以啦。稍后客服人员将与您联系,请保持预留电话畅通。
昵称:FF 单位: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来源: 时间:2023-03-03

郭总:

您好!

我是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的一名设计人员,目前正参与一条既有高速的扩容设计。设计过程中遇到一个问题,烦请咨询一下您。

由于本项目为既有高速扩容(双向六车道改双向八车道),原有互通只能原位改建,因此出现下述问题:

现有A枢纽互通和B一般互通,AB两座互通受大交通量影响,出入口均需采用双车道变速车道,这使得两座互通净距无法满足规范要求(1000米),应按复合式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方式处理(路线规范11.1.6),处理方式可采用下列三种方式(路线规范11.1.10):

采用辅助车道将两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上一入口至下一出口连通。

采用与主线分隔的集散车道将主线一侧的所有出口、所有入口连通,形成在主线上一次流出、一次汇入的方式。

采用交织分离车道,将在集散道上的主要交织车流分离,形成两处互通式立体交叉间无交织运行的方式。

其中若采用设置辅助车道的方式,两互通间交织段长度为1200米。

但根据路线规范11.1.10条文说明:“一处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和另一处互通式立体交叉构成的复合式立体交叉应选择第2种方式;交通量大、交织距离短、有双车道出入匝道时,应选择第3种方式。中西部地区且转向交通量较小时,经过充分论证并对通行能力分析验算后,可采用第1种方式。

由于该项目位于城区内,周围限制因素多,采用第2种、第3种方式进行复合的难度极大。且参考《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10.6.2,并未对双入双出的辅助车道进行要求(见图)。故咨询郭总,交织段1200米的前提下,上述情况可否使用第1种方式进行两个互通式的复合处理?

gf.png

我们只对与行业技术标准、设计规范的相关条文内容进行解读、回复和讨论,不能对具体工程项目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啦!

抱歉,请理解!

昵称:米老鼠 单位:四川省公路院 来源: 时间:2022-07-26

郭总好!

关于路线设计规范,对于单坡最大坡长,06版、17版条文及说明中已有详细的解释及相应的参考文献,但对路线纵坡最小坡长仅列出了不同设计速度下的相应最小坡长,且规范用语采用的是“应”,意味严格参照执行。能否请郭总释疑一下不同设计速度下最小坡长的取值依据,非常感谢!

你好!我们已经对您的问题进行了回复、讨论。

为了更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标准规范讨论,我们将回复内容发表在“纬地软件”微信公众号的“规范问答”栏目中了,请您移步浏览、查看。

欢迎讨论、交流!

昵称:Owen 单位:中交二公院 来源: 时间:2023-02-22

郭总你好,阅读了贵公司在纬地公众号中关于平交口间距的文章之后,对匝道端部平面交叉间距控制还是存在一些疑惑。

《路线规范》10.1.7条,规定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平面交叉最小间距,应不小于表中规定值。
image.png
《立交细则》11.5.2条,规定两相邻平面交叉的最小间距,包括设置加减速车道和交织车道,该规定值一般大于安全停车视距,且不应小于下表值。
image.png

《立交细则》中的最小间距,明显小于《标准》中的规定值,请问应该如何理解?
请问匝道端部交叉平交口间距是否必须满足《路线规范》中对于平交口间距的要求?

你好!我们已经对您的问题进行了回复、讨论。

为了更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标准规范讨论,我们将回复内容发表在“纬地软件”微信公众号的“规范问答”栏目中了,请您移步浏览、查看。

欢迎讨论、交流!

中国工程勘察设计三维数字化、协同化CAD解决方案供应商